WFU

2021年8月20日 星期五

水母打到、螫傷怎麼辦?綠島海底可愛迷人又畏懼三分的漫威反派英雄 (四)






在從事水中活動時,比海膽刺到珊瑚螫傷更常見的狀況,就是今天要介紹的第一名 - 『水母打到』。水母同門師兄弟中的箱型水母和僧帽水母,雖然名字都有水母兩個字,但僧帽水母在生物分類上和之前講過的火珊瑚比較近 ( 同門同綱不同目 ),和箱型水母反而比較遠 ( 同門不同綱 )。


箱型水母


箱型水母,刺絲胞動物門,立方水母綱,很接近真的水母,是最毒的水母、全世界最危險的動物,嚴重的螫傷中毒可能在數分鐘內死亡。體型可達 20 幾公分,觸手 3 公尺,毒性最強、體型最小的種類叫做 Irukandji,體長不到 1 公分,觸手卻可以長達 1 公尺。被螫到當下的感覺被描述為「痛到要哭出來」。那什麼才是「真的水母」呢?就是同樣是刺絲胞動物門、缽水母綱的水母才被稱為真的水母,包含金水母、游水母。




僧帽水母


僧帽水母,刺絲胞動物門,水螅綱,又叫葡萄牙戰艦 (Physalia physalis, Portuguese man-of-war),不是真的水母,而是管水母的聚集體,就像火珊瑚是水螅綱動物的聚集體一樣。有人說他又叫藍瓶水母 (Physalia utriculus),但其實略有區別,同是僧帽水母屬但不同種,藍瓶水母又叫太平洋戰艦 (Pacific man-of-war)。偶爾會在綠島大量出現,尤其吹南風的時候,於是被綠島人稱作「南風蝦」。




充滿空氣的囊狀構造可以幫助聚集在其表面的管水母漂浮在水面上,就像一艘風力發電船。漂浮物和觸手都是藍紫色,觸手可以長達 30 公尺,刺絲胞在其上像串珠般排列。就算是死掉的,身上的毒細胞還是有作用的。他的天敵是大西洋海神海蛞蝓,也是猛毒,因為捕食僧帽水母時會把刺絲胞儲存在自己體內,將毒性化為己用。






當然,大多數的接觸是良性的,中毒程度依刺絲胞發射的數目、接觸皮膚的觸手數目、面積而定。


螫傷最好先回到水面上


接觸到皮膚後立即出現串珠狀的發紅、水腫,線狀的斑塊、像蕁麻疹一般,以及令人難受的疼痛。有的時候會出現全身症狀,例如:噁心嘔吐、冒冷汗、心律不整、暈厥,如果對毒液過敏產生休克,甚至會在幾分鐘內死亡。第二次接觸的反應往往會比第一次還嚴重。

如果被螫傷,最好先回到水面上,確認呼吸、心跳血壓都沒問題,若置之不理繼續水下活動,身體泡在 10 幾 20 度的海水裡也讓毒液得以繼續作用,萬一有狀況發生就會變成溺水事件。


沖海水,泡熱水!醋酸?尿?酒精?

箱形 -> 醋酸 30 秒去活性 -> 冰敷減痛 -> 就醫
僧帽 -> 沖海水 30 秒 -> 泡熱水減毒減痛 -> 就醫
治療上,若是箱型水母,移除殘刺、稍微海水沖洗後,使用醋酸 (4~6%)、沒有醋酸的話繼續用海水沖洗傷口至少 30 秒,讓還沒釋出毒液的刺絲胞去除活性,不要搓揉,不可以用自來水沖 ( 跟火珊瑚一樣,滲透壓差會造成毒液釋放 )。醋酸對已經釋出的毒液沒有減毒作用,也不是所有海洋生物螫傷都適用醋酸,很常有人螫傷,老闆都會叫客人用醋酸,但事實上有的時候在僧帽水母、藍瓶水母、金水母上使用醋酸反而造成毒液釋放,所以仍有爭議。

另外一個問題是要不要在傷口上撒尿 (to pee or not to pee),答案是:不要。因為尿液有酸有鹼,萬一是鹼性的,一樣會刺激毒素的再釋放。所以也不要再叫別人塗氨水了喔!

有人問,那酒精呢?手邊有啤酒可以嗎?搜尋文獻都沒有提到酒精相關的應用,而中央研究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所的嚴宏洋教授 2021-8-19 表示,學理上酒精可以將表皮的海洋毒素去活性 (denature),但我認為可能會刺激皮膚、破壞皮脂保護層、蒸散讓皮膚更乾燥,大家就自行參考看看囉!

沖洗完傷口,接著泡熱水,對!熱水就好,千萬不要自己亂用泥沙草藥塗抹、火烤還是燒紅的鐵二度傷害,40~45 度的熱水泡 10~20 分鐘 ( 大概要加 4~8 次熱水 ) 減少局部的毒素反應、緩解疼痛,以減少後續止痛藥的需求,對於已進入循環系統的毒素或時間較久的傷口就沒有用了。45 度大概是身體所能忍受的最熱溫度,沒有熱水的話用冰敷 + 海水濕敷 5~10 分鐘,研究比較上顯示熱水對僧帽水母效果比較好,泡 10 分鐘有 50% 的人明顯疼痛緩解,泡 20 分鐘有 87% 的人疼痛緩解,若是冰敷則不管 10 分鐘或是 20 分鐘都只有 30% 的人疼痛緩解。

至於若是箱型水母,則澳洲急救協會是比較建議冰敷,泡熱水雖沒有顯著比較好但也可以,冰敷 30 分鐘有 56% 的人疼痛緩解,泡熱水 30 分鐘也只有 65% 的人疼痛緩解。一定要找醫師尋求進一步藥物 (抗組織胺、抗生素、類固醇藥膏、止痛藥),一些組織胺釋放過多造成的遲發症狀可能在 30 分鐘後才出現 (Irukandji syndrome),並且適當消毒傷口並塗抹銀離子藥膏。疼痛大多在 24 小時內緩解。第二次接觸的反應比較會產生水泡或蟹足腫,水泡和癢疹大約 10~14 天恢復,皮膚稍微粗糙和色素沉澱則可能持續到 8 個月之久。


你 "Hawaii" 了沒?HWI = Hot water immersion


臨床上遇到常潛水的人,知道泡熱水的人真的十分少,因此我發明了一個口訣,想到夏威夷 Hawaii 就要想到泡熱水 (HWI, Hot Water Immersion) 喔!建議要下水的客倌要認好水母的長相,正確的辨識,對於正確的診斷和治療很重要喔!

這篇試著整理文獻用實證回答傳統常被問到、會困惑到底處理原則是什麼的問題,一方面也是希望不管是水母商還是燙傷、車禍擦傷,不要再有聽信偏方、塗抹來路不明的藥然後延誤治療、把傷口搞得很糟要感染、或相信有什麼萬用藥膏被騙了錢 ( 有名的自費診所會推出自己牌子的藥膏,可能主成份還是健保藥物,另外少量添加一些中藥複方、還是什麼天然成分,但價格就翻了健保價十幾倍 ) 的情況喔😉


相關閱讀 - 火珊瑚螫傷處置原則、泡熱水原則
相關閱讀 - 海洋生物毒素泡熱水原則、抗生素選擇



參考資料


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hot water (45° C) immersion versus ice packs for pain relief in bluebottle stings. Loten et al., MJA 2006; 184: 329–333

Box jellyfish envenomation: case report of effective lemon and oil emulsion treatment. Hamann et al., Tropical Doctor 2014, Vol. 44(2) 106–107

Hot water immersion v icepacks for treating the pain of Chironex fleckeri stings: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. Isbister et al., MJA 206 (6) j 3 April 2017

Toxic jellyfish in Thailand, Premmaneesakul et al., Int Marit Health 2019; 70, 1: 22–26


Local infection of skin and subcutaneous tissue ICD-10-CM L08.9
Allergy ICD-10-CM T78.40XA
Toxic effect of jellyfish ICD-10-CM T63.621A
Activity underwater ICD-10-CM Y93.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