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2月2日 星期日

【吐槽】醫療劇「外傷重症中心」





原來韓國的外傷科醫師 (Prof. Hangjoo Cho) 也不太喜歡這部劇跟白江赫 
「好像整個韓國跟南蘇丹都不能沒有他」 
這樣我就放心了😌 (2025.3.16 更新於外科醫學會)

==============

最近外傷重症中心好像被推到不行,準備要開始看,但看韓劇不得不吐槽的我,還沒開始多久就已經條列整理槽點了怎麼辦 XD?


腹部刺傷男性,上一個鏡頭才剛 on 好 endo,怎麼下一秒就變成 O2 mask,醫生在檢查肚子,沒有人在頭側處理 air way。

=> 病人壓著 ambu 進急診室,一旦決定馬上 on endo 就不可能會戴上面罩先檢查別的地方,最優先的就是呼吸道第一。

  • 全國頂尖的醫院外傷小組拿政府高額補助金,成效在哪裡。


=> 通常醫學中心是靠派醫生到偏鄉支援來拿政府補助金,成效非常難評估,政府也通常不會檢討成效在哪裡。


  • 「有沒有經營外傷小組重症小組」跟「全國只有一位稱得上外傷重症專家的醫師」沒有關係。


=> 沒有外傷專家的醫院,外傷小組也能由有 ATLS 的外科系醫師組織起來。


  • 靠一個人的領導走到今天代表團隊已經被帶起來,就算領導病倒也不會到整個團隊無計可施的程度。會的話,就是根本沒帶起來。


=> 白江赫來了之後演的是重整外傷科一堆問題,那不就代表之前的權醫師根本沒有領導的很好,怎麼會是過勞會被新聞播報的「全國唯一稱得上外傷重症專家的醫師」。 
=> 通常重擔也不是在領導,而是值一線班、到處支援的派遣外傷醫師。在台灣,你有聽過資深教授級醫師過勞病倒的嗎?


  • 外傷領域會孤獨嗎?不可能。


=> 一個頂尖權威,會沒有人想在他團隊學習嗎?外科部一定會丟新鮮肝的主治醫師去分攤工作,怎麼可能讓一個教授長期負荷過多工作量。
=> 韓劇就是很多根本設定上的矛盾讓我無法接受劇情,在教授聘任儀式上台下醫師認為白江赫「反正也是想塞個三流醫師來讓外傷科檯面上存在」,那就代表在權醫師倒下去之前,派誰來外傷科也都可以。


  • 楊載源在院內一接起電話就開始起跑衝刺。


=> 外科醫師就算聽到有嚴重外傷的病患正要送來,正常是不會馬上跑起來啦!起碼也要先聽一下傷勢、問一下 vital sign,除非他們醫院超級大,然後他跑到超級遠的地方看電視新聞,或者,楊就是很喜歡在醫院裡面跑步。


  • 完全測量不到血壓,接著問「用中心導管呢」,是錯誤的。


=> 血壓不好,就是兩條大號的周邊點滴給予大量輸液,這時去嘗試打中央靜脈導管是考試會當掉的。 


  • 接收急診病人的時候,沒有先穿好隔離衣、戴手套,是錯誤示範,更別說沒有一個醫護人員戴口罩了。


=> 是醫療劇說好不提吧,我可以理解。 


  • 白稱讚楊醫師上刀動作很快。


=> 動作很快可以由很多方面呈現,卻完全沒有透過鏡頭的演示而說服觀眾。


  • 開腹的傷口只有一個拳頭大,太小。脾動脈不會那麼淺。


=> 因為肚皮的張力很大,再厲害的外科醫師剖腹探查的傷口都不可能小,這樣演會讓民眾誤以為實際期待的傷口就應該要這麼小。
=> 由前腹插入的斷刀,要傷到脾動脈,胃或大腸肯定要抗議,它們都是在更前面的器官。


  • 血壓 60/40 的時候麻醉科用升壓藥物被臭。


=> 還以為要解釋 permissive hypotension 的概念,結果只是為了臭而臭。 在醫院,只要麻醉科能夠好麻,我們外科都嘛是配合。


  • 換了麻醫後,白認可他的判斷正確。


=> 也是可以由很多方面呈現,卻只是由判斷心臟是裂傷來認可。


  • 沒有帶到腹部和胸腔傷口暫時關閉、損害控制手術的概念。


=> 既然是「外傷」主題的劇,就應該要教育民眾,這種手術可能需要搶快或再次探查而不完全關閉傷口。
=> 血壓不好絕急刀送進開刀房準備的手忙腳亂、麻醉科擠血、還不等消毒好就得下刀,這些都應該拍出來。但看完導演對於第一台手術的演示,只會覺得是病人沒有很嚴重,不是白醫師厲害所以在心臟外科至少要 2 個小時才可以過來前,1 個小時 40 分鐘就完成手術。
=> 而且真要符合損害控制的精神,手術應該要更快,卻只透過演員的台詞「怎麼可能這麼快」來表示,真的可惜,而且本來以為手術後白跟楊要好好討論手術時間為什麼還算久了,結果話題就帶到教授聘任儀式遲到,更可惜了這一幕。 


  • 第二集登山失足的傷患,判斷可能有腦出血,要在 15 分鐘的直升機上氣切跟開顱降腦壓。 


=> 非必要,不知道腦出血的程度跟類型,就說不趕快開刀就等於在載屍體根本不合邏輯。用現在的醫療來看,病人醒了發現自己有氣切跟中樞神經感染還不一定會感謝你,沒有恢復到正常,家屬可能還會說沒有同意就開刀。
=> 患者血壓也不好,如果腦壓又降得太低導致腦灌流不足,救回來才會是白菜。


  • 讓護理師幫忙綁外科口罩綁帶。 


=> 除非是已經在開刀中要換口罩才會麻煩護理師,看白江赫賀自己綁完手術帽綁帶,卻轉身半蹲,千薔薇也很自然地自動幫他綁口罩綁帶,是很問號的一幕,好吧,除非他跟千在第一集大打出手之後已經有很快速的關係發展。


  • 等看完超音波再打 CVC,病人的命就沒了。 


=> 休克的時候,只有右手一條 IV,也沒有在輸血,這個狀態就想要打中央靜脈導管是不對的。好吧可能想強調白江赫頸很厲害、運氣也很好、能在頸靜脈扁掉還能打上,但通常這時候會先打不太會扁掉的鎖骨下靜脈,有成功率更高的選擇,卻故意選難的,這就不自然。


  • 白在打 CVC 的時候說「救治外傷患者時,比起按照課本教的,觀察眼前患者的狀態更重要」。 


=> 要說很帥的台詞是可以啦,但可不可以不要是在打一個很普通的靜脈導管的時候,他在選擇盲下針前,也沒觀察患者什麼狀態,就是覺得很急得直接下針這樣,總之,這句台詞應該有更適合的場景,隨便這樣講出來很出戲。


  • 楊載源的脖紋也太明顯了吧XD 


  • 院長跟政府要了外傷專家,才在說救人赤字問題,又要排擠、把人趕走。 


=> 設定不矛盾嗎?那前任權教授不是做得很好,那開頭應該要交代醫療赤字問題。怕赤字那當初就隨便找個人,幹嘛還要專家。會找人來認真把外傷搞好,就是因為政府那 100 億給了沒成效,要把人趕走的戲碼出現在第二集太早了吧!


  • 楊稱讚白開刀時「一秒都沒猶豫」。 


=> 停頓個幾秒也不會看出這個人在猶豫吧,好啦就是誇飾他一點停頓猶豫都沒有,但劇組是多偷懶才會用這樣一句誇飾來交代開刀很厲害這件事。


  • 第三集連環車禍腹內出血的傷患,剖腹探查時,血壓還在掉、還沒找到出血的時候,把紗布從腹內全部拿出來,還要生理食鹽水來沖洗腹腔。 


=> 在找腹腔出血的時候,第一件基本的事就是將大紗布不斷塞滿整個腹部,會達到一定止血作用,之後再按象限移除部分紗布來找出血點
=> 除非腹內嚴重污染,否則這時沖洗腹腔只會讓視野更難盡快淨空,更重要的是影響計算病人失血量


  • 第一集血壓在下降時麻醫用升壓劑被臭,這次白叫同一個麻醫「混蛋,趕快用升壓劑」。 


=> 在醫院其實滿討厭雙重標準又愛兇的人。


  • 白在第二集被稱讚「一秒都沒猶豫」,這次卻猶豫到被楊呼喊「接下來要怎麼做」「這樣下去傷患會救不活的」。 


=> 前樣前後不一的設定真的可以嗎?然後答案居然只是「出血這麼多,那就是動脈了」這種連老百姓都知道的判斷,真的是沒有會描繪一個神醫的編劇顧問欸
=> 在日劇的話,會找實際存在醫學期刊報告的困難病例來演示。像這樣找到血管縫一針就血壓穩定的 case 肯定是簡單的,開頭怎麼會演得那麼難,實在讓我很出戲。肝臟就算肝硬化、裂的嚴重,能穩定到停下來討論換肝,也已經說明手術可以先撤退,讓病人好好回加護病房去做治療再說。


  • 楊叫麻醫對護理師要有禮貌一點。


=> 那誰來叫白江赫要對每個人都有禮貌一點啊~主角光環就是任性


  • 一定要用腦死老父親的肝臟救活他的兒子。


=> 這一幕只是用從一個刀房捧出肝臟,再送到另一個刀房手術的鏡頭,我覺得很可惜,也並沒有受到感動,感覺好像劇組因為他們的肝臟做得很真,捨不得不用這一段手術鏡頭。如果是我,會用一些跑馬燈、蒙太奇的手法,讓觀眾從這對父子在不同地點、時間的生活片段,組合出一個他們家的背後故事,從中去包埋讓觀眾感動的元素。有時候醫療劇反而離開醫療場景、回到貼近生活,才會創造感動。


  • 肢體腔室症候群、橫紋肌溶解造成急性腎衰竭,就判斷要跳過洗腎透析治療,直接幫女孩進行換腎。 


=> 這實在是太亂來了,就為了劇組想拼湊一個兒子有老父親的肝、女兒有老父親的腎這樣的劇情,就硬是這樣演,不知道又要給多少看戲的民眾錯誤印象了,塑造神醫然後由他的嘴中講出反對腎臟科醫生的話「先透析,再透過數據觀察治療結果,這樣病人就死定了」
=> 腎臟不好,完全沒有尿,也應該現在加護病房好好治療,大家都知道骨科的手術沒有急迫要在有更危及生命的病況下去開
=> 女孩醒來發現自己要吃一輩子抗排斥藥,作何感想


結語


大家都是救病人第一,以前的朝田龍太郎是酷酷的、話少,天賦高但仍然很拼命的形象,大門未知子則是反抗權威、愛錢但有原則,白江赫是上刀時有氣無力、罵人最大聲、屌屌的、看不起團隊的形象,他的定位是瘋狂醫生,所以我也不評論形象,但在最不能慢條斯理的外傷手術,把他的手術演的太優雅反而是強烈違和感。

我認為現在的醫療劇應該要肩負更多教育民眾正確知識的責任,不能只是白嫖了醫療聳動的部分、或像以前白色巨塔一樣誇大醜態作為題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