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. 智慧、雲端及遠距醫療交流中心
a. 設置智慧醫療、遠距醫療交流場域,甚至預留設置開刀房的空間,以便在未來當有遠距機械手臂手術時,醫生能在此幫偏鄉的民眾主刀。
醫院網頁百百款,十家醫院就有十種介面,何不讓民眾能夠到此試用 AI 幫你找醫院的醫師資訊、幫你找到最正確適合的醫師掛號。當有醫護相關的國際人士到訪台北時,也能成為接待外賓的場所,促進國內外醫療的交流。
b. 設置抽血站、國際醫療接待處,平時結合政府的健檢或疫苗計畫,配合未來健保病歷雲端化更開放、更即時,就能分流大醫院抽血壅塞的人潮,讓只是要抽血的民眾不用跑醫院一趟,醫師透過雲端就能看到報告。
或許未來松山機場增加直航、或從桃園機場到行天宮,配合發展國際醫療,旅客下了飛機,可以就近在此先做入院抽血身體檢查。
c. 設置捐血站,能夠平時就儲備北血南送,讓在北漂的遊子能夠捲起衣袖,幫助自己在東、南部容易面臨血荒的鄉親,也是一種遠距醫療。
也可作為「台北淨零 101」的示範場域之一,例如搭配台北捐血中心的電能捐血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