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車上的自然醒慢讀
本次參訪就從一早睡醒、在火車上拿出無印良品松井先生的書來看而揭開序幕,俊儀哥總是給人「有什麼問題可以先問他」的親切感,所以他問我看書有什麼問題想問,我說,松井先生說「能用三個步驟的事,就不用四個步驟」跟「不確定方向時,最好繞遠路」這兩句話好像有點牴觸,我們的結論是,不同時期、不同心境下,自我矛盾又何妨,是成功的法則就好。
基隆
會前雙方有事先互相提供問題,實際開始交流時沒有用上,議程上如果可以先快速run過雙方的事前問題+補充,感覺應該會更順,當然也是因為要跑訪的點多,每個地方參訪或交流大多壓在一個小時內。
會中交流,我有個想法是,以基隆有多家科技公司據點的六堵科學園區為經驗,對於台東環境發展科學園區能稍微做討論。按照環評門檻 2017/1/1 新增 pm2.5 規定,其實全台只剩台東是二級防制區可新設與擴建園區,其他都是三級防制區,後來才讓步放寬到三級就可以,換句話說就是台東環評下其實是最適合設科學園區的地方。如果台東有自己的科學園區,許多建設或社區大樓在找維護廠商的時候,就有比較多選擇,市場不會被壟斷,而不會形成現在台東人口中無奈的「有一種行情,叫台東價格」。
事前我了解到百福社區將以適合青年移居作為未來規劃,可惜時間不夠沒能深入詢問。台東和基隆雙方都認同兩個縣市很像,本來也想一起討論,如何讓年輕學子儘早融入該城市的 DNA,而不會一直往外縣市去認同、就業。
會後交流,我提供關於基隆捷運規劃有很清楚闡釋提案的 YT 影片給基青執行長跟兩位委員,影片我反覆看過覺得是很客觀懇切的請求,所以認為有人這樣用心製作提案,若能夠給他們委員看到,至少也是種下一顆想法多元的種子。
長榮桂冠酒店
巴黎的長榮桂冠酒店奧運期間掛萬國旗的事件,有挺台灣跟重視奧運精神兩方意見,事前有提問問他們會不會因為這次事件受挫,以及經由事件能給我們年輕人以後若遇到類似情況的一些建議,不過可能問住宿的飯店問題還是挺怪的,所以就作罷了。
無印良品
這次參訪的是無印的建築設計企劃室,跟想像中以為要參訪零售部門不一樣,所以有些事先準備的問題沒法問。基於無印的精神是拋開商標的桎梏,讓大眾都能用付得起的價格,買到還不錯的東西,因此我很好奇在建築上,理念是會貫徹,還是會想讓大家覺得無印的建築設計是高檔的、代表著一定的消費水平,業務總監的回答是說兩方面他們都會設計。
無法問的問題,包含了 2023 年無印說要做台灣在地商品開發,想聽聽這部分的分享,還有無印很神秘的作業手冊 Mujigram,Mujigram 會因應地區、員工提案而做修改,本想問有近期修改成功的例子嗎?怎麼評估什麼樣的提案該採納?也許可以讓要做提案的我們做一些參考。而越收錄越多,Mujigram 已達到 2000 頁,這跟松井先生說過的「文件越厚的企業,執行力越差」又牴觸了XD。私下交流時,業務總監說他沒看過這本手冊,這個部門沒在管 Mujigram XD。
對於無印良品跨足咖啡廳、露營場、住宅銷售,也想問這三者如何脫穎而出?想幫青年問,怎麼評估知道自己何時有能力跨出去?以及用 Caliper 判斷員工資質的系統也是令人很好奇。
台北
剛好問到台北市政府青年局 113 年度公共政策創意提案暨辯論競賽的問題,戴議長打開話匣子侃侃而談,看得出原來身為辯論社的熱情,也讓我更了解設計這個競賽的目的。台東肯定也要舉辦青年學子的辯論,來增加對公共事務提案的參與熱情。
Google 板橋新總部
這次是 google 教育相關部門出馬,對 google 來說,縣長的到來是一個好機會,可以 share 他們的教育計畫,剛好可以的話也 sell something,能達到雙方最佳互利。收穫很多的是聽到 google classroom、notebookLM 的特別之處,我在想,哪一天學生不用擠進名校、台東的學生可以跟台北的一起上課?不再需要那麼多教室,有可能實現學生 study from home?如果不同的老師用 Gemini 的方式不一樣,會造成不一樣的教學成果?還是是會均一化不同老師的教學成果?不會用的老師會被淘汰?
因為時間不夠,還想問的問題諸如:有曾擔心過來自chatGPT搜尋引擎的競爭嗎?如果google來經營醫院,對於如何讓醫護人員不要離職,有何看法?這個世代很多長輩還是不會用google workspace ,曾經想過要如何拓展長青這一塊嗎?聚集菁英的地方,有善用群眾智慧的例子嗎?
因為部門不同,不然還想問,以長庚醫院使用 microsoft teams 作為院內聯繫為例,如果用 google meet,是否能支援類似的用法?對醫院來說會是什麼樣的投資?
如果是人事 HR,還想問,業績bonus更多是看貢獻還是資深程度?各分公司的業績會先加總混在一起,再按比例分 bonus 回來(社會主義),還是各分公司獨立(資本主意)?(因為馬偕醫院的業績是社會主義制度,很不利於偏鄉分院的發展。)除了 google,其他科技公司幾乎員工餐都不是免費的,因為創辦人怕免費的會被浪費,而免費福利在台灣,會不會同樣也有浪費、或貪小便宜的問題?(美國的醫院護理站也會放免費食物,但在台灣醫院是行不通的。)
私下我有問導覽的員工,貓狗那麼療癒,辦公室有考慮放養嗎?沒有放養的,但可以帶寵物、帶小孩來上班。員工看眼科、牙科、心理的費用有補助,也有「元氣診所」是由醫生進來幫大家講課題 (當然我名片已經遞上了 to who ever can decide)。這樣有沒有考慮設獸醫?
沒有答案的自問題是,在台灣,有創意、想創新的人都會跑去創業,一個一個、力量小小的,而缺乏一個大事業,可以像 google 一樣吸引人才、並且好好對待的。
如願以償吃到好奇味道的 google buffet,雖然不是超級美味,但是如果我當醫院院長,就一定會讓員工有這樣的員工餐,哈哈!